蠕變疲勞試驗機是一種用于模擬材料在高溫和循環載荷共同作用下失效行為的精密設備。其工作原理是結合了疲勞試驗的動態循環加載和蠕變試驗的靜態恒載保持。
一、試驗機工作原理
試驗機核心系統包括:
加載系統:通過伺服電機或液壓作動筒,對試樣施加精確可控的軸向拉-拉或拉-壓循環載荷。
加熱系統:通常采用高頻感應爐或電阻爐,將試樣加熱并穩定在目標溫度(通常高于材料熔點的0.3倍以上)。
測量與控制系統:高精度傳感器實時監測載荷、應變(通常使用引伸桿連接試樣的標距段)和溫度,并通過閉環控制系統確保測試參數嚴格按預設波形(包括載荷、保持時間)運行。
典型的蠕變-疲勞試驗波形是在一個疲勞循環中,在峰值載荷或谷值載荷處引入一個保持時間。在此期間,載荷恒定,但材料因高溫會持續發生蠕變變形,從而引入蠕變損傷。
二、蠕變-疲勞交互作用機制解析
蠕變-疲勞交互作用是指兩種損傷機制并非簡單疊加,而是相互加速,導致材料壽命遠低于純疲勞或純蠕變預測結果。其微觀機制主要源于:
晶界滑移與空洞形核:在疲勞循環的拉伸保持階段,高溫和恒定應力的共同作用促使晶界發生滑移,并在晶界障礙物(如第二相粒子、三晶交結點)處產生應力集中,導致蠕變空洞形核。隨后的循環載荷會加速這些空洞的長大和連接。
環境氧化與裂紋擴展:高溫環境使材料表面劇烈氧化。在保持時間內,氧沿晶界擴散,形成脆性氧化物,削弱晶界強度。疲勞循環產生的反復塑性變形會破壞表面氧化膜,暴露新鮮金屬,并促使氧化沿晶裂紋萌生和擴展。
應力松弛與再分配:在保持期內,由于蠕變變形,材料內部的應力會發生松弛。當載荷再次變化時,應力需要重新分配,這種反復的松弛-再分配過程會加劇微觀結構的損傷累積。
總結而言,蠕變疲勞試驗機通過“循環加載+恒載保持”來物理模擬工況。其交互作用機制的本質是:疲勞載荷為蠕變損傷(空洞、氧化)提供形核地點和驅動力;而蠕變過程(空洞、氧化脆化)又為疲勞裂紋的萌生和擴展創造了捷徑,二者協同作用,最終導致材料的早期失效。